香道丨馨香永续
沉香百科 2018-12 阅读: 评论:
古人的香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有椒兰芬茝,沉檀脑麝。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有“焚香伴月”,有“香令人幽”,有“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有祛疫避瘟香、愈疾香,有佛香、道香,有“冷香”、“暖香”,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它更是“究心”的,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在用香、品香上也讲究心性的领悟。所以才有了杜甫的“心清闻妙香”,苏轼的“鼻观先参”,黄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
它切近心性之时,也切近了日常生活,切近了普通百姓。虽贵为天香,却不是高高在上的、少数人的专有之物。正如《荀子?正论》所言:“居如大神、动如天帝”的天子也以香草养生,与庶民并无两异。
古人为什么几千年来对香始终情有独钟呢?从中国文化的特质观之,则答案尽明。中国文化的特质即是以“性命学说、人天整体观”为本体,以“道德化育”为能。
注重本性的修养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故孔子有“修身、齐家、治国、平”之说,并把修身放在首位。传统哲学思想中,人是天地整体中的一部分。人以“性”和之于天,顺之于道。
性与命的和合才会有强壮的身体和圆融的智慧,才构成了一个健康完美的生命。顺道者,喻之为有德。人如何达到这一境界呢?即须“修身养性”。本性的成长除了修养炼化而外,香是人类找到的滋养本性的唯一食粮。孟子说,“以鼻之于臭,为性性之所欲,不得而安于命”。香之作用与价值由此可见。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根本尺度,道德高尚之人具有化育万物之功,泽惠于众生,行不言之教而功成。
恰似一炷馨香燃尽自己播撒芳香而无求。汉初《春秋繁露执贽》用郁金草酿制的香酒(鬯酒)来比喻圣德:鬯“取百香之心”,“择于身者,尽为德音,发于事者,尽为润泽,积美阳芳香以通之天”,“淳粹无择,与圣人一也”。
人们用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感官的享受,那仅是一种表象,古人需求的是焚香时获得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降服人的躁欲心火,使人安静,使人喜悦,启迪人的才思灵感,使人在静谧和谐的环境里完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格塑造。
正心正行,为社稷民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它是中华文化的脉,是因为它使天人整体、性命相合的民族思想之本得以化生、延续、拓展,从而孕育出了以清正、含蓄、圆融、健康向上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文化和民族品格。孕育出了与之浑然一体处飘香的诗词文章,琴棋书画以及恬淡儒雅的生活情调和生活节奏。形成了独立于世界的、特有的,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哲学文化体系。
明屠龙对香的总结是:“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塌帖、挥尘闵吟,温灯夜读,焚之以远避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焚以熏心热意。谓士,助情可矣。
沈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蔼馥馥撩人。更以醉笈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曳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可以说这是对香与生活之关系最生动的总结。
先贤们认为焚香是修养人格,培正念、降躁火、辅正行最便捷有效的形式。即如黄庭坚所言:“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可能正是一代代灵台空明、洞彻天地生化之理的先贤们,时时调整着民族发展的航向,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馨香永续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欢迎同本文作者交流
沉香知识·玩香技巧·选购建议。
欢迎读者添加沉香收藏家徐文祺徐老师私人微信给它留言: 94333815
推荐阅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