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与思想:沉香与禅

沉香百科 2018-12 阅读: 评论:

曾有学者认为沉香最早是随佛教流入中国的,不管这种说法否为真,至少我们由此可是以看出,沉香与佛家的缘分匪浅。

 
一、开悟之香
在佛家看来,佛性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之所以没能被开启,是因为人心被欲念所覆盖,只有打开心灵,才能真正被佛性所引领。而开启心灵需要智与慧,而人的智慧往往已经蒙上了凡世的尘埃,静心以至无思无想才能让智与慧真正照亮我们的心灵,此时也才能真止领悟佛性。
 
古往今来,佛家讲究禅定,认为静坐与冥想,可以使身体放松呼吸平顺,这时人才能进入一个比较空明的状态。也只有这时,所有的思维都将进入一种无我无物的境界,能屏蔽外界所有的杂乱信息,并将所有的六感集中,此时人的智慧才能被最大限度地开启,也才能真正体会到心中佛性的光芒。
而沉香自与佛结缘后,就一直被视为可以帮助佛家弟子进入禅定状态的有效工具,这应该是与沉香能调息静心、平复心情的药用功效有关。并且,对于一些初步修习佛法的人来说,内视和入定都不太容易做到,佛家则选择用观烟的方法来收敛心神,先做到外观止,后修内观止。
 
因此,沉香被佛家认为是入定佳品,是帮助修习禅定的有效工具可以开悟心智,故被命名为“开悟之香”。
 
二、色即是空
在佛家的核心思想中,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形态都是不真的,是虚妄的,是一种表象而非本元,并且用“色”代表物质表现出的被我们人所感知的所有表象,用“空”来说明物质的所有形态都不是真实的都是一种表象而已。
 
万物表现为“色”的观念,对于佛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解释不清为何万物为“色”,或解释不了“色”与“空”的关系,那么佛教的理论基础也就不存在了。因为这是唯物论与唯心论最根本的个争论点。
 
佛家用“色象”与“法”的理论来解释物质,提出“缘聚 则法生,法生则色显;缘灭则法散,法散则色变”,进而也很好地解释了世界的本元问题。
但是,这种纯理论推导型的解释与普通人所熟知的“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所组成的”这一现代物理学解释看上去好像是矛盾的,而让人们去接受“一个在客观物质世界里被真实感知的物质是虚幻的是空的、是不真的”这种理论,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这恰恰是佛教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必须解释清楚的。
 
如果没有了“色与空”的解释,一切佛家理论的根基都将动摇。可见被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对于佛家思想是多么的重要了。
 
在佛教创始之初,空与色的理论是非常抽象难懂的,要让人们真正理解是极不容易的。为了让世人更好地理解“空与色”,佛家在传法时常会举各种事例来说明。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聚沙成塔的事例。沙子被堆成了塔,塔就出现了,那这个塔到底是塔还是沙子呢?手一推,塔倒了,塔又成了一堆沙。那刚刚出现的这塔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短暂、临时和虚幻的呢?佛家用这个事例来说明“塔”只是一种表象,是不真的,所有物质都是一种不真的表象,就像是这个“塔”一样,一旦造就这个的“缘”出现,塔就显现了,被人所感知了,反之造就这个塔的“缘”尽了,被人感知的表象就不存在了,塔也就不在了,而同时另外的“缘”起,塔就转换成了另一种形态了。因此,所有物质所表现出的形态都是“色”,而这些“色”实际上都是暂时的、即将变化的,根本就不是物质最根本的模样,也就是“空”的,佛家借此事例来说明什么是色与什么是空。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在佛家眼中,沉香又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佛家借沉香传道时会问:到底是有形的沉香的物质形态是沉香的本质呢?还是无形的沉香的香气才是沉香的本质呢?亦或两者皆是?又亦或两者皆不是呢?从佛家思想的角度看,其实无论是有形的沉香的外表还是无形的沉香的香气两者都是只不过是因“缘起则法聚”,沉香就呈现物质的一种“色”;而当前面的“缘尽则法散时,沉香就由原有的物质形态转换成看似无形的香气形态了,然而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种种沉香的表象在佛家的眼中都是“空”,佛家就以此来教化信徒,引导信徒们去理解“色与空”。佛经中有记载香严童子就是在观沉香变化时,参悟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也因此悟道从而修得正果。
 
说到这里,读者应该知道,沉香不但是一种辅助修行的工具,对于佛家来说,更能直白表达和阐明佛法大意。甚至通过沉香可以得证正果,这就奠定了沉香“可以活灵活现地阐述佛家思想”的重要地位,也因此超越所有供养香料,成为佛家第一香。
三、生死的哲学
前面文章中曾经提及一个老者与笔者之间的小故事,故事中引出了一个何为沉香的“生与死”的探讨:究竟沉香是放在那里不动视之为生呢?
 
还是沉香被燃烧后变成了一缕青烟和一阵香气视之为生呢?在佛家的思想中,生与死,其实只是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状态,在佛家所说的六道轮回理论中,是不存在绝对的生和死的,只不过“这一道的死是下一道的生,这一道的生是上一道的死”而已。也就是说某一阶段的结束其实就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两者是无缝对接的。比如,一个仍然在六道中轮回的人死了,因其在人世间所有的业,得果报进入了天道,则其死的那一瞬间就是其在天道中生的那一瞬间,而这个人的死只是其作为“人”的阶段的结束,但同时,也是其作为“天人”阶段的生。从其本质上看,只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换,就像聚沙成塔的沙子和毁掉沙塔后的沙子一样,只是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而已。在佛家看来,所有的生生死死不过是一个一个的开始和一个一个的结束更替出现,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佛家认为,人之所以有无止尽的苦是源于人的各种妄欲,放下则可脱离苦海,而所有的欲念中,对生的欲念以及对死的恐惧是最强大的。假若能正确对待“拒死求生”的欲念,真正超脱生死,也就跨越了人生最大的障碍。真正看懂生死的人,也才能摆脱人最大的欲望。从而才能真正放下。并可进一步跳出五行、脱离六道,最终历经磨难后到达净土。佛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脱离无限的苦,获得恒久的乐但对生与死的纠结是非常难解的,生的贪欲又引发了更多的其他贪念,从而使人无法认知真相,因此,生死观成了修习佛法之人的最后一道门槛。
 
跟前面文章所提及的佛家借事例来说明“色”与“空”一样,空洞的哲学讲解是很难让普通大众接受的,因此,佛家也借助各种事例来生动说明“生与死”的关系,而沉香则又被选中,借其来说明生死。
在佛家以沉香弘法时经常会问及,何为沉香的生?何为沉香的死?如果说在树体内不断结香时的生香是沉香的生的状态,那终止结香并进入熟化时的沉香是生还是死呢?进一步还要思考:如果沉香在未燃烧时是沉香的生,那么沉香燃烧时所发出的香气又该是沉香的生还是死呢?佛家将对生死的理解和认识都倾注在沉香之中,仅仅通过对具体的沉香的生与死的思考,来阐述佛家的思想,这就更进一步确立了沉香在佛家思想层面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四、佛家“禅香”
    沉香,在佛家的崇高地位,与其稀有和昂贵并无多大关联。之所以佛家以沉香为尊,是因为其生动地阐述了生与死、色与空等佛家理论和思想。从另一层面来看,沉香对于佛家乃至对佛教思想来说,已经不再是一种香料,面是一种传法的手段和途径。沉香所担负的任务,早就不是某一种供养和修行的香料所能担负起的了。因此,佛家不但尊沉香为“第一香”,同时,更给了沉香另一个尊称:“禅香”。
欢迎同本文作者交流

沉香知识·玩香技巧·选购建议。
欢迎读者添加沉香收藏家徐文祺徐老师私人微信给它留言: 94333815

徐文祺沉香网

加微信(94333815)免费领取《徐文祺玩沉香实战经验全攻略》一书
扫一扫二维码

徐文祺沉香网-沉香知识

上一篇:香道丨馨香永续

推荐阅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