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几乎和华夏文明同时起源。查看古籍资料可知,几乎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中国的香文化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的香文化最初是和祈求上苍保佑的祭祀活动紧密相关的,后来,人们才将香料用于熏香、配香、点香、洒香、沐香等日常活动,再后来,香料入茶、入药、入纸、入墨、入扇、入酒等,成为了一种艺术活动。品香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还在历史文化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国香文化博大精深,无处不在,沉香文化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沉着虽是香料中的佼佼者,但它却不像其他香料那样被普遍使用。沉香稀少而珍贵,自古以来,就只有少数达官显贵才能享用它,它和普通大众是不沾边的。也就是说,沉香自古以来所代表的就是一种奢侈的贵族文化,它流行于上流社会,是寻常百姓在世俗生活中根本无法触及的。也是因为这样,沉香带上了独特的神秘感和尊贵气质,展现着它的优雅和高贵。
我们的祖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沉香的已不得而知。由于早期的中华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所以相关的古籍主要记载了这些地方的情况。而沉香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极其高,只有亚热带气候的边陲地区(现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才产沉香,所以,在很久远的年代,南方地区居民是否已经在使用沉香,是很难考证的。自汉代以来,相关资料中才有了关于沉香文化的记载。不过从现在包括广东、海南等地区所保留下来的开门燃沉香木的习习俗来看,沉香似乎很早以前就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地百姓的生活了。
中国的香文化发展到汉代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张,香文化已经开始影响两广和海南等边远区域。同时,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西域的交流,海上交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因此边远地区(我国海南和两广地区、越南北部以及当时的南洋诸国)所产的香料得以进入我国发达的中原地区。由此,沉香文化开始在中国香文化之中崭露头角。
沉香是一种油脂性香料,与其他木本、草本香料有很大的差异,且沉香香味高雅,韵味深厚,原料稀有,与中国主流的佛、道、儒学思想不谋而合,自然备受统治阶级青睐。但是,沉香数量本就稀少,又产自遥远的边陲地区,经过长途跋涉运至中原后,导致沉香成本增加;再加上沉香的采集和整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沉香一般作为贡品,寻常百姓是无福享用的。
《西京杂记》是最早记载沉香的书籍:汉成帝永始元年,宠妃赵合德就曾把“沈木香”作为她姐姐的贺礼。“沈木香”是早期对沉香的称谓之一,“沈”字源于甲骨文,有沉重、沉没的意思。因此,“沈木香"大概就是“可沉入水中的木头”。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记载了“木蜜",“木蜜”亦是沉香的一种古代称谓,从字面上看,应该是指沉香香味甜,似蜜。从沉香的这些古典称谓中我们能够得沉香的一些特征,即“入水可沉”和“香味甜、凉”。
到了魏音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香文化发展得更加成熟,香料也已开始作为药材而被广泛使用。此时,人们也逐渐发现沉香是一味很珍贵的药材,其药用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和追捧。当时不少资料都记载了沉香的药用价值,世人对沉香的认知变得更加理性。晋代嵇含编纂的《南方草木状》中就记载了“蜜香”(沉香)的特性。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认为沉香可以“疗恶核毒肿”,也记载了关于这方面的文字。但是由于沉香资源非常珍贵,因此一直没有被大量投入医药领域。
隋唐时期是佛学文化和香炉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也为沉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宗教方面,沉香的形成需要机缘巧合的条件,这暗合佛教机缘造化之说,再加上沉香香气清雅,燃烧时烟气青白,直上云霄,因此沉香在许多宗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可与上苍沟通的圣物。
同时,隋唐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水陆交通特别发达,沉香得以被大量开采,并运送到各地,沉香文化在此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沉香还在隋朝时首次被用于木质建筑之中,被用来建造沉香亭、沉香阁。沉香不仅能够驱虫、防腐,而且还能散发出优雅的香味。据记载,唐明皇国舅杨国忠在建造自己的宅邸时,就曾大量使用沉香,现在看来真是奢侈至极。
这一时期,中国的沉香文化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并随着唐代香文化流传到日本,受到日本主流文化的欢迎。现今,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还保存着一块日本国宝级香“兰奢待",这是一块黄熟香。
到了宋明时期,香文化的影响力随着儒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壮大。沉香除了大受皇家贵族的欢迎外,当时的文人雅士也开始使用沉香。
当时在文人之间流行着“文人四艺",分别是焚香、烹茶、挂画、插花,文人们崇尚这种高雅精致的艺术生活。焚烧沉香时散发的那种高雅、清幽的气味被文人雅士们认为是一种高端的精神享受,因此文人们也留下了大量赞颂沉香的诗词。宋明时期的沉香文化已不仅仅代表着奢华和尊贵,同时还有文人雅士对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的一种理解。
到了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和运输力更为发达,沉香的开采量不断增加。各个阶层开始大量使用沉香,沉香的发展在此时达到了鼎盛时期:皇帝自不必说,就连权臣的朝珠、贵胄的玩件以及富豪所用的线香、塔香、香囊、香袋等都涉及沉香。明清时期,面对大量的需求,人们开始大肆开采沉香,国内沉香资源逐渐稀缺,匮乏。
鸦片战争和提倡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从社会人文和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冲击了国学,香文化也不例外。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由于人们失去了安定和平的生活,大量的财富外流,中国社会对沉香的理解开始出现断层,人们对高雅的沉香失去了热情,中国的香文化由此开始没落。
与沉香相关的诗词
清平调(诗三首)
李白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贵公子夜阑曲
李贺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阐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破阵子
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和拟古九首(之一)
苏轼
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和。
岂若炷微火,萦烟弱清歌。
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
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
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遍,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香文化就传入了日本,明朝时,沉香文化又传入日本,日本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现代的日本香道。后来日本香道又影响了中国台湾,进而传到了中国大陆。
20世纪中后期,由于国人对于沉看的价值缺乏认识,大量的沉香资源流入日本。沉香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医药方面发挥着作用,但使用的多为品级较低的香料。我国古代盛行的香席活动渐渐消失,日本香道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沉香文化,原来布置香席来品香论道、抒胸明志的形式逐渐变成以精致礼仪为表现形式的日本香道。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年来,沉香的市场价格直线上涨。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沉香资源匮乏,尤其是中国沉香,已被开采殆尽,剩余部分在国家的保护下而禁止开采。也正因为如此,香文化再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作为“众香之首”的沉香的文化价值不断提升。如今,沉香文化已不再具备古代香文化的内涵,沉香简单地变成了一种收藏投资品,受到了世人广泛的关注。
欢迎读者添加徐文祺私人微信给它留言: 9433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