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鉴定与选购

一个行业老司机的10年玩沉香经验总结

六、明清时期的香文化

明代的香文化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成祖朱棣时期,政府致力于开拓海外航线,从而取得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永乐三年(1405年)起,郑和率领两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沿途用丝帛、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与南洋、印度洋沿岸包括波斯、阿拉伯等30多个国家进行易货交易。香料便是交易回来的主要商品,包括檀香、龙脑、乳香、木香、安息香、没药、苏合香等,除供官廷使用外,大部分被销往全国各地。



明代是中国用香历史发展的成熟时期,香的使用更为普及,此时线香已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本草纲目》中就记有“使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这一制香方法的记载是现存最早的有关线香的文字记录。

除了用香、制香的发展,明代开始学者对香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继宋代大量出现香谱类著作之后,明朝末年出现了一部集历代香谱之大成的作品,即周嘉胄的《香乘》。

周嘉胄,字江左,扬州人。据他本人在《香乘》自序中说,“余好睡嗜香,性习成癖”。他还曾说:“‘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香乘》一书初成于万历四十六年
(1618年),当时全书只有13卷。后来,作者认为该书过于简略,且疏漏较多,于是广泛搜集香之名品、典故及鉴赏之法,旁征博引,一一具言始末,又积二十余年之力,编成此书,于崇祯辛巳(1641年)刊出,作者自作前后二序,另有李维祯序言一篇。此书一共二十八卷,卷一至卷五,载“香品”180多种,总述香品的产地及历史,分述各种香品的特点、优劣、用途等。卷六,载“佛藏诸香”,记“象藏香”以下43种,主要叙述各香品的功用。卷七,载“宫掖诸香",记“熏香”以下46种,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官廷所用之香。卷八,载“香异”,主要记述“沉榆香”以下近50种香品的特异品质。卷九至卷十,载“天文香”5种、“地理香”20种、“草木香”46种,“鸟兽香”15种、“官室香”28种、“身体香”8种、“饮食香"21种、“器具香”32种。卷十一至卷十二为“香事别录”,记述“香尉”以下香事150多件。卷十三为“香绪余”,记“香字义”以下30多件。卷十四至卷二十五,搜集所能见到的各种香方,包括“法和众妙香”“凝合花香”“熏佩之香”“涂傅之香""香属”“印篆诸香”“晦斋香谱”“墨蛾小录香谱""猎香新谱”等,一共400多种。卷二十六为“香炉类”,主要记述香炉及与香炉有关之事近40件。卷二十七为“香诗汇”,主要记载历代相关诗词近40首。卷二十八为“香文汇”,记载历代名人关于香的文章20篇。该书采集全面系统,编次条理分明,对中国传统香文化做了一次总结,是我国古代香学最高研究成果的代表。

清代的香文化

清王朝建立后,沉香依然深受官廷的喜爱,而且清宫对沉香管理有序,沉香的来源、渠道、保管和使用都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研究表明,清代官廷所用沉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藩属国进贡。清代疆域空前广阔,中期以前国力强盛,周边国家多为其附属之国,其中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等国皆为盛产沉香之地,因此藩属国进贡成了宫廷“番沉香”的主要来源。如清宫档案中记载“越南国年例贡物沉香六百两”“暹罗国王遣使祝寿进贡沉香二十斤”“安南国恭进乾隆四十五年、四十八年两贡沉香六十斤”等,可见数量之大。除此之外,一些不产沉香的国家为迎合清宫的喜好,也会购买沉香呈送给清代官廷。清代官廷用香的另一个来源是官员进贡。历史上官员进贡由来已久,据考始自赋税制度建立,后逐渐演变成地方官员向中央进献土特产的“任土作贡”的进贡制度,沉香作为两广及海南等地的特产,自然成为当地官员进贡的主要物品之一。据史料载,康熙时广东布政司每年需采办解京的沉香一百斤,到乾隆时则涨到每年三百斤之多。除上述进贡外,每逢节庆(如元旦、万寿等)地方官员也会借机向宫廷进献沉香。当然,一些非沉香产区的官员也会购买沉香进献官廷,如雍正三年初十,“总管太监张起麟交沉香一根,重二十一斤,系汉侍卫林祖成进”。清代官廷沉香还有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官廷的采买。采买由清宫管理香料的广储司茶库负责采办交进。据统计,官廷采买沉香的数量在全部所进沉香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且多集中在清前期,清中期以后随着国力的日渐衰落,宫廷采购的沉香越来越少。

清代官廷对于收进的沉香由广储司茶库、户部颜料库和造办厂三个库房分别存放管理。清官沉香的使用大概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月例用香

所谓月例用香是指宫中每月按一定数目向皇太后、皇后及嫔妃等发放沉香。如档案记载,慈禧、慈安两太后月例各自为中沉香四两。除后妃们有月例外,宫内各官殿场所也均有沉香月例。如档案记载,宣统三年十月“奉先殿月例用上等沉香四斤十二两二钱九分,天穹宝殿月例用中等沉香三两,钦安殿月例用中等沉香二两…”由此可见,月例用香是官廷中沉香的主要分配方式之一。

熏香

清宫使用沉香时,往往是将原料劈成小块的沉香丁再放入香熏中使用。除此之外,清宫还会将沉香与其他材料一起制成合香,清宫合香常常是以沉香为主,配以麝香、乳香等制成合香香饼。后妃们的月例沉香多数都是用于熏香的。

入药

主要由御药房和造办处药作,根据沉香的药用功效配置成成药以备帝后不适时服用。宫中用沉香配制的平安丸也曾赏赐给疆场征战的将领,如雍正六年赏赐在西北征战将领共用平安丸89700枚。


祭祀

清宫还将沉香广泛应用于各种祭祀场所,如作为供奉祖先的奉先殿在各种祭祀活动中就使用大量的沉香。而且雍正以前奉先殿月例所用为中等沉香,到乾隆时期则改用上等沉香。

赏赐

沉香常被清代皇帝作为赏赐赐给王公及大臣,所赏赐沉香多为扳指、手串、朝珠等小饰物。

制成器物

沉香器物的制作多由清官造办处来完成,其所作器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手串、手镯、朝珠、扳指等饰物,一类为山子、佛像、笔筒等陈设。



清宫沉香的熏燃器具主要有香炉、香熏、香盒、香盘、香插、香筒以及香匙、香箸等辅助工具,其材质、工艺有金属、瓷、画珐琅、掐丝珐琅等。在清宫特别是在重大典礼上,往往都是多种香具同时使用,例如在大殿丹樨及殿内不仅都放置有香炉,宝座周围还安放有角端(香熏)、香亭、香筒等,在后官居室内也可见香炉、香瓶、香盒等整齐排放于香几之上。这些香具|不仅是熏香的实用品,更是官廷典章制度的一部分和美化居室的雅致装饰品。

清朝建立不久,出于海疆防御的目的,在东南沿海实行了海禁,仅允许广州“一口通商”。从此,清代进入了长达两百年的闭关锁国时期,这对于香料的进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清代中期开始,国势日渐衰颓、民生日渐凋敝,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外国列强的冲击,传统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严峻挑战,使得香文化在中国不可避免地出现逐渐没落的趋势。尽管在一些清代宫廷档案文献中也不乏有翔实的皇室及官廷用香的记载,但纵观明清时期中国香文化的历史,还是呈现出了一个由鼎盛到逐渐衰落的过程。

五、宋元时期的香文化
七、历史上沉香的各种称谓及其演变
关注微信 目录

欢迎读者添加徐文祺私人微信给它留言: 94333815

版权所有:徐文祺沉香网-沉香鉴定与选购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