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是一种香材,是“沉水香”的简称,沉香由于其富含香气而且比重大于水,入水即沉而得名。古时候人们将所有既能沉于水又有香味的木材统称为“沉香木”,其实真正的沉香并不是指有香味的木材,而是一种木质和芳香树脂的混合体。能够产生沉香的树木也不止一种,按目前所知,粗略地将可以分泌芳香树脂的“沉香木”分为四科,即瑞香科、橄榄科、樟树科以及大戟科等一共四科七种。产生沉香的树木本身并无香味,香味是来自于其内部生成的一种特殊的“沉香脂”(也称作“沉香油”“沉香醇”)。一般这种油脂含量越高的沉香密度就越大,当其密度大到比重超过水时便能入水即沉,所以古人常以能否沉到水里作为鉴别沉香的方法之一。为了区分等级,还将能沉入水里的称为“沉水香”,半浮半沉的称为“栈香”,浮在水面上的称为“黄熟香”。
那么沉香树怎么就结出沉香了呢?简单说沉香的结香大体需要这样的一个条件和过程:当沉香木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因素(纬度、气候、土壤、地形)下受到外力(风、雨、雷、电以及虫咬、蚁蛀、鸟兽啄咬)的侵袭时,为求自我保护,这些树木会自行启动愈伤程序,在伤口处不断分泌富含多种成分的汁液,以抑制细菌的繁殖,这种分泌物逐渐堆积、凝固后,将伤口四周的组织封闭并覆盖,从而有效地促进伤口的愈合并在伤口处生长出新的组织。这个过程通常是极其漫长的,而且时间越久,长出的这种新组织中的分泌物(沉香脂)的含量越大、密度越高,最终形成富含沉香脂的入水即沉的沉香。
如果从结香原因的不同来划分,沉香可以分为四类:熟结、生结、脱落、虫漏。
熟结“其间自然凝实者”,是指树木在自然生长环境因素下因某种原因受到伤害而自然结油,在树木死亡后才取下之沉香。
生结--“人以刀斧伤之而复膏取焉”,是指树木因人为或鸟兽等外力伤害而结成油脂,并将其从活木上取下之沉香。
脱落--“因木朽而自解者”,是说树木死亡或倒塌或枯萎,其木质部分自然腐朽,剩下的膏脂部分。树木倒塌结油者称“倒架”,长期埋于土壤下后被挖出的叫“土沉”。
虫漏--“因虫伤蠹而后膏亦聚焉”,是指因虫侵入引发的结油。
至于以上几种香的优劣,一种说法是“自然脱落为上,以其和气;生结虫漏则气烈,斯为下矣”。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时,参考了各家之说,得出了“生结为上,熟脱次之”的结论。现在看来,不论是从单纯的香味角度还是单一的药效角度作出的评价,都难免以偏概全,故不能一概而论。
在沉香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品种--奇楠香。它的成因与上面说到的其他沉香基本相同,但性状特征又有独特之处,因此单独成为一类。普通沉香大多质地坚硬,而奇楠则较为柔软,削下的香屑甚至可以捏合成球;多数沉香在不点燃时几乎没有香味,而奇楠则能自然散发出清香;普通沉香熏烤时香味比较固定,而奇楠的香味则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奇楠香的油脂含量一般高于普通沉香,气味也更为芳香、浓郁,因此被称为沉香中的上品。关于奇楠与沉香的关系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一种说法是将奇楠涵盖于沉香种类之中,推测奇楠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比一般的沉香更加复杂、漫长而已,又或许是在其结香过程中再次受到虫蚁的刺激,产生了特殊的化学反应。但有学者认为沉香出自沉香树,奇楠则产自奇楠树,进而将奇楠与沉香分离开来。
沉香自古以来就是备受推崇的名香,它既能够单独煎烤、焚烧,又能很好地调和诸香,在很多“香方”中,都少不了沉香。而且沉香还是一味重要的药材,《本草纲目》在介绍沉香时说道:“(沉香)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除了熏香、人药,质地坚硬、油脂饱满的沉香还是上好的雕刻材料。沉香的雕刻品因其特殊的韵味,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在日本的正仓院中,收藏有唐人制作的沉香画箱、毛笔、刀柄等,可以说是精美绝伦。北宋的文豪苏轼也曾将用沉香雕刻的假山送给自己的兄弟苏辙,作为六十岁的寿礼。如今,各种沉香雕刻的小件,如人物、山子、蔬果、花木等,已成为十分珍贵的收藏品。
沉香的主要产地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以及中国海南、广西等地。现在多是采取人工种植的方法,在成熟的香树上用工具开出一些较深的伤口,并涂满泥浆以使开口处感染霉菌,一年或几年之后就会结出沉香,年头越长,质量越好。
欢迎读者添加徐文祺私人微信给它留言: 9433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