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手焚香,雅趣非常

沉香百科 2018-11 阅读: 评论:

北宋人称品香、点茶、插花、挂画为“四般闲事”。焚香与品茗,是古人雅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仪式,且漫漶成一组难解的玲珑,难舍难分,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无论是演义小说、戏曲弹词,还是文人诗词、丹青画作,但凡有茶事的章节,必定少不了焚香的情趣。 

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要求可谓细致入微,焚香时,在幽静的雅室中,置一座高香几,几上放香具,即所谓的“炉瓶三事”。“炉瓶三事”,笼统来讲无非是焚香的器具,但在凡事皆讲究的古代礼节中,是和“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一般的雅致细腻。
“炉瓶三事”也称炉瓶三式、炉瓶三色,是古人熏香时所用的一套香具。“瓶炉三事”一词曾在《红楼梦》里出现过,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讲到元宵节之夜,贾母在花厅里摆了十来桌宴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这“炉瓶三事”原是旧时北京通行之语,是指香炉、箸瓶、香盒三种器具,为焚香必备之物。焚香时,中间放置香炉,两边分别放置箸瓶和香盒。
清代孙温绘《红楼梦》局部(每个席桌上都陈列着瓶炉三事)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香炉中焚的香,并不是现在的线香,而是香面或香条,所以会用到铜箸与铜铲,而箸瓶就是用来盛放这些工具的,而香盒就是用来装香面和香条的
 
“炉瓶三事”之香炉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历代使用的香炉包括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置于几案,实用、观赏两相宜。
博山炉
香斗
卧炉
香筒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流传,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奔腾,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之情。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香炉被认为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其实香炉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灵性的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助人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炉瓶三事”之香盒
香盒用来盛装焚香时所需的香料。古时焚香均使用香面或香屑,所以要用盒来贮放以备使用。在“瓶炉三事”中,香盒是必不可少之物。李渔也说,香盒与箸瓶“皆香与炉之股肱手足,不可或无者”。
 
香盒的组成非常简单,就是盒身和盖子两部分,大小通常为手掌可握,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属、玉、瓷等多种材质。小小的香盒,汇聚了雕刻、镶嵌、描金、书画等诸多工艺,精美别致,充满雅趣,是既有实用价值,又可执于手中把玩的艺术品。
 
“炉瓶三事”之箸瓶
箸瓶在香事中是必不可少的盛物之器,主要用于盛放香箸、香铲等焚香用器,亦称香瓶。以前曾有人用各种漆瓶和瓷瓶来盛箸、铲之类,但箸、铲均为铜铁制品,瓷漆瓶都不适用,仅能作为陈设之用,形同虚设。最合适的还是铜瓶,以宣德之器为最佳,但不易得到。箸瓶厚料为胎,入手沉坠,器身直筒形,盘口束颈,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
 
“炉瓶三事”虽然是焚香的重要器物,但还有一些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如隔火,其是香炉焚香用来盖火的用具。因为炉中不能断火,也不可能使火太旺,太旺则香易味变。所以必须保持香炉中的火温适宜,焚香才有意趣。隔火一般为砂片、瓷片、玉片等。
 
在凡事皆讲究礼节礼仪的古代,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要求可谓细致入微,焚香亦是如此。“炉瓶三事”和茶事的繁琐规矩一样,摆设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中间放置香炉,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
时至今日,相对于焚香成风的过往潇洒,“炉瓶三事”显得日渐凋零。历史便是这样,人们无法记住过往岁月中所有慷慨流丽的细节,“炉瓶三事”的命运即是如此。人们记住了茶事,记住了茶艺,记住了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匙等名目繁多流程繁琐的茶具,却经常忘记了焚香,忘记了“炉瓶三事”,同样忘记了历史上的人们曾经袍袖厅堂里氤氲如梦的富丽与悠然。
欢迎同本文作者交流

沉香知识·玩香技巧·选购建议。
欢迎读者添加沉香收藏家徐文祺徐老师私人微信给它留言: 94333815

徐文祺沉香网

加微信(94333815)免费领取《徐文祺玩沉香实战经验全攻略》一书
扫一扫二维码

徐文祺沉香网-沉香知识

推荐阅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