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与思想:沉香与德

沉香百科 2018-12 阅读: 评论:
首先,让我们从沉香与儒家的渊源说起。开宗明义,儒家认为沉香是“德”的代表。
 
一、轻外在重内涵
 
沉香的外表是很不起眼的,没有四射的光芒,没有通透的质感,没有奇诡的造型,有的貌似树皮,有的貌似枯枝。以至于今天还有很多人都认为沉香就是一块烂木头。曾经在笔者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次在广州会友,临行前在一个饭店里用餐,却丢失了两块比较罕见的沉香,貌似小木块,装在一个玻璃瓶中。等笔者发现丢失时已经过去了36小时,并且人已到达了另外一个城市。无奈只好请友人去碰碰运气帮忙找找。朋友笑言“一定没人要,扔了倒是可能”,没想到居然找回了。然而就是这块似木非木的沉香,半年后一次品香,当隔火烘焙后,却散发出了异香,当时就有人期望以每克7000元的价格收购,被笔者婉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沉香貌似粗陋,但内有乾坤,真的不可貌相啊。
 
儒家从来都是重在内秀,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每日考量自已的言行操守,而不是每天换三次衣服;孔子讲“君子修道立德”,却从没说过君子要注重锦衣华服。儒家讲究“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鄙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对于儒家来说个人的道德操守以及学问知识比起宝马香车、锦衣华服等外在表 现要重要得多。而沉香正是内在丰富而外在朴素的,因此,沉香也被占代文人看作是重内在、轻外表的典范,故此古人以赠沉香来表达对对方德行的推崇,连夸赞某人品德高尚也用“馨香远间”这样的词汇,可见儒家视沉香为“重内在而轻外表”的代表。
 
 
二、历经磨难而终成
 
之前讲过沉香的结香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可以说沉香是在久经病痛折磨之下,不但没被打倒,反而坚持抗争乃至终有所成。这种不屈的精神,正是儒家所推崇的君子风范之一。孟子曾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激励了中国儒家子弟乃至所有中国人两千多年。再看沉香,病痛时不屈不挠,抗争到底而结香;落入尘土而不甘堕落,历久不腐;被慧眼识得后不因身价百倍而张扬;这一切无不合乎孟子对君子的定义。因此,沉香又被称为“香中君子”。
 
 
三、博面不乱,力不张扬
 
之前我们在介绍沉香的香气特征时,曾经向大家介绍沉香可能是香气最复杂的香料。难得的是沉香的香气是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前中后期各具特色。恰如一位智者虽博览群书,却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堪称智者。上文中也曾言到沉香的香气柔中带刚,灵动却不失力量,柔和中富有强劲。不以浓烈取胜,但却润物细无声,穿透力极强。谈笑间,其他味道皆退避三舍。这种广博的香气,恰似中国古代文人所崇拜的“博学”。而这种“内在根骨刚劲有力、外在表现温和谦恭的特色又非常符合儒家“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的口味。因此沉香的香气被赞许为有“君子之风”和“王者风范。
 
 
四、灭身传教
 
最后要提及的是沉香最让儒生们敬仰的一点,就是“不惜身灭以传道。”一年多前,笔者曾与几位长者一起品香论道,兴致所至,拿出一些珍品要上炉,长者拦住说:“烧了太可惜了。”笔者言:“沉香不烧就是死的,不如一块木头。沉香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其燃烧的瞬间,如能留一段美好的记忆给人,则沉香才真正活了。”
 
许多刚开始接触沉香的人都不太理解,认为沉香作为这么昂贵和奢侈的一种香料,应该把它做成器具或工艺品,以便永世保留,殊不知沉香的宿命就是要燃烧自己,将自己成百上千年的修行,借一缕青烟和一阵香风,将天下最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就在那短短的瞬间,沉香以自己的泯灭为代价,把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它所经历的和领悟的一切,都留在了人间,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沉香最后的壮举,就像我们常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一样。这种为传道不惜身死的豪情,堪为万世文人之楷模。
 
 
五、儒家“德香”
 
以上,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些沉香的高贵品德。沉香香气众多而不乱谓之“智”;沉香百折不挠而结香谓之“乐”;充满力量却不张扬谓之“礼”;为传道不惜身死谓之“仁义”。一个香料却“仁义礼智信”兼备,又怎能不让儒家倾心仰慕,拜为上品呢?因此儒家视沉香为其代表,并赋予其“德香”的美名。
欢迎同本文作者交流

沉香知识·玩香技巧·选购建议。
欢迎读者添加沉香收藏家徐文祺徐老师私人微信给它留言: 94333815

徐文祺沉香网

加微信(94333815)免费领取《徐文祺玩沉香实战经验全攻略》一书
扫一扫二维码

徐文祺沉香网-沉香知识

上一篇:香入生活

推荐阅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