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樟树科
什么是樟树科?樟树科植物介绍
樟科,学名Lauraceae,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稀藤本,具油细胞,有香气。单叶,全缘稀有裂片,羽状脉或三出脉;总状花序、圆锥花序、伞形花序;花被片每3片一轮,有2—3轮;雄蕊9一12,排成3—4轮,第三轮雄蕊的花丝具腺体,花药2—4室,瓣裂;子房上位,1室1枚胚珠。核果或浆果。
月桂树
包括45属2000余种,主要產於热带至亚热带。中国有20属420多种,主产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少数种类可分布至辽宁南部,多为组成常绿阔叶林树种。 本科乔木多为珍贵用材树种,有些是香料植物。引入栽培的鳄梨Persea americana Mill. 原产热带美洲;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地引進栽培;果可食或作罐头。
黄肉楠属 Actinodaphne
Adenodaphne
Aiouea
Alseodaphne
Anaueria
Aniba
Apollonias
Aspidostemon
琼楠属 Beilschmiedia
Brassiodendron
Caryodaphnopsis
无根藤属 Cassytha
Chlorocardium
Cinnadenia
樟属 Cinnamomum
Clinostemon
厚壳桂属 Cryptocarya
Dahlgrenodendron
莲桂属 Dehaasia
Dicypellium
Dodecadenia
三蕊楠屬 Endiandra
Endlicheria
Eusideroxylon
Gamanthera
Hexapora
Hypodaphnis
Iteadaphne
Kubitzkia
月桂属 Laurus
Licaria
山胡椒属 Lindera
木姜子属 Litsea
润楠属 Machilus *
Mezilaurus
Mocinnodaphne
Mutisiopersea
Nectandra
新樟属 Neocinnamomum
新木姜子属 Neolitsea
Nothaphoebe
Ocotea
Paraia
Parasassafras
鳄梨属Persea
楠属Phoebe
Phyllostemonodaphne
Pleurothyrium
Potameia
Potoxylon
Povedadaphne
Ravensara
Rhodostemonodaphne
檫樹屬Sassafras
Sextonia
Sinosassafras
Syndiclis
Triadodaphne
Umbellularia
Urbanodendron
Williamodendron
Yushunia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樟目 Laurales
科: 樟科 Lauraceae
Juss. (1789年)
来源:维基百科-樟科
百度百科-樟科
老樟树
樟科(Laur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大多为乔木或灌木,仅有无根藤属为缠绕寄生草本;常有含油或粘液的细胞。樟科的起源较早,第三纪的古新世发现了最古老的樟科植物化石。在西伯利亚发现有中新世和上新世的樟科果实和叶的化石,这表明在那个地质年代樟科已出现在北方。
该科约45属,2000~2500种,分布于热带,但有些种类分布到亚热带甚至暖温带。中国约有20属(其中鳄梨属和月桂属为引种栽培),420余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广东及台湾等省区,只有少数落叶种类(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分布较北。樟科植物大多是热带雨林地区的典型植物,为山地森林的重要成分,它们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及沼泽地或河岸上均可生长。有些种类是湿生的,作为第1、第2或第3层乔木为原生热带森林所固有,也有些种类是喜阳光而作为先锋树种出现于砍伐迹地的次生林中。在具有季节性气候条件下的森林中,樟科植物较为少见且为渐多落叶的种类。
一、樟树科的详细介绍
樟树科
樟科,约45属,2000-2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主产地为东亚和巴西,中国有20属,1400种,大部产长江以南各省区,西南和南部最盛,为该地重要林木之一,不少种类很有经济价值,如:樟树、黄樟的樟脑和樟油是轻化工和医药的重要原料;樟属、木姜子属、山胡椒属、油果樟属、厚壳桂属和黄肉楠属等一些种类,其果实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芳香油,在工业上用途很大;樟属及楠属不少种类是很有价值的良材;玉桂、乌药等一些种类是著名的药用植物;鳄梨又是一种营养价值很丰富的水果。乔木或灌木,常绿或落叶,仅有无根藤属(Cassytha)为缠绕寄生草本,常有含芳香或粘液的分泌腺;叶互生、对生、近对生或轮生,通常革质,但有时近膜质或纸质,全缘,极少分裂,羽状脉、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无托叶;花黄色或淡绿色,组成腋生或近顶生的圆锥花序、总状花序、近伞形花序或从生花束;总苞片有或无,开花时脱落或宿存;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花被通常3基数,很少为2基数,是萼片状,基部合生成筒,裂片6或 4片,排成两轮,大小相等或外轮的较小,结果时脱落或宿存,有时硬化;花被筒短或很短,花后不变或增大变成杯状或盘状的果托;雄蕊着生在花被筒的喉部,3-12枚或更多,通常9枚,轮状排列,每轮3枚,极少2枚,花丝基部有两个腺体或无,有时部分雄蕊特别是最内轮的不发育,成为退化雄蕊,花药2-4 室,瓣裂,外面两轮的花药内向,第三轮的通常外向,亦有全部内向的,花药4室时,成对迭生,但亦有由于有2室侧生而排成一列或弧形;子房1室,上位,极少下位,胚珠1颗,花柱1,柱头盘状扩大,有时开裂,有时不明显;果为浆果状核果,有时为宿存的花被或花被筒所承托,部分包围或全部包裹;果梗圆柱形,有时肉质;种子无胚乳;子叶厚肉质,胚芽明显。中国主要的属有:黄肉楠属Actinodaphne,琼楠属Beilschmiedia,樟属Cinnamomum,厚壳桂属Cryptocarya,山胡椒属Lindera,木姜子属Litsea,润楠属Machilus,新木姜子属Neolitsea,及楠属Phoebe等等。
樟树
樟科植物组成腋生或近顶生的圆锥花序、总状花序、近伞形花序或团伞花序;总苞片无或有,开花时脱落或宿存;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花被通常3基数,亦有2基数,呈萼片状,基部合生成筒,裂片6或4,排成两轮,大小相等或外轮的较小,花被筒短或很短,有的花后增大变成杯状或盘状的果托;雄蕊着生在花被筒的喉部,数目一定,稀数目不定,通常排列呈4轮,每轮2~4,花丝基部有2腺体或无,有时部分雄蕊特别是最内轮的雄蕊不发育,成为退化雄蕊,花药2~4室,以裂瓣开裂,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颗,花柱1,柱头盘状,扩大或开裂,有时不明显。果为浆果状核果,有时为宿存的花被或花被筒承托,部分包围或全部封闭;果梗圆柱形,有时肉质;无胚乳,子叶厚肉质,胚芽明显。导管大多中等,以单穿孔为主。花粉粒无萌发孔,多少圆形,直径24~40(70)微米,外壁薄,通常具小刺或小刺状突起,外壁雕纹模糊。染色体基数=7,12。 在西伯利亚发现有中新世和上新世的樟科果实和叶的化石,这表明在那个地质年代樟科已出现在北方。该科约45属,2000~2500种,分布于热带,但有些种类分布到亚热带甚至暖温带。 中国约有20属(其中鳄梨属和月桂属为引种栽培),420余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广东及台湾等省区,只有少数落叶种类(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分布较北。樟科植物大多是热带雨林地区的典型植物,为山地森林的重要成分,它们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及沼泽地或河岸上均可生长。有些种类是湿生的,作为第1、第2或第3层乔木为原生热带森林所固有,也有些种类是喜阳光而作为先锋树种出现于砍伐迹地的次生林中。在具有季节性气候条件下的森林中,樟科植物较为少见且为渐多落叶的种类。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黄樟树
叶互生、对生、近对生或轮生,革质,有时为膜质或纸质,全缘,极少分裂,羽状脉,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小脉常为密网状;无托叶,气孔为茜草型,局限于下表面且常凹陷。花组成腋生或近顶生的圆锥花序、总状花序、近伞形花序或团伞花序;总苞片无或有,开花时脱落或宿存;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花被通常3基数,亦有2基数,呈萼片状,基部合生成筒,裂片6或4,排成两轮,大小相等或外轮的较小,花被筒短或很短,有的花后增大变成杯状或盘状的果托;雄蕊着生在花被筒的喉部,数目一定,稀数目不定,通常排列呈4轮,每轮2~4,花丝基部有2 腺体或无,有时部分雄蕊特别是最内轮的雄蕊不发育,成为退化雄蕊,花药2~4室,以裂瓣开裂,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颗,花柱1,柱头盘状,扩大或开裂,有时不明显。果为浆果状核果,有时为宿存的花被或花被筒承托,部分包围或全部封闭;果梗圆柱形,有时肉质。种子无胚乳,子叶厚肉质,胚芽明显。导管大多中等,以单穿孔为主。花粉粒无萌发孔,多少圆形,直径24~40(70)微米,外壁薄,通常具小刺或小刺状突起,外壁雕纹模糊。染色体基数x=7,12。
繁殖
樟树种植
樟科植物的花大都小而芳香,有花部腺体,为虫媒传粉,雌雄异花的存在表明向着异花授粉方向发展,但也有自花授粉发生,如Licaria属,油丹属,花几乎不开放,且花药靠柱头很近,不可避免地发生自花授粉。果实主要借助鸟类及哺乳类小动物来传播。檬果樟的果实由于在种皮和内果皮之间充满空气而漂浮,因而可借水传播;这种植物通常沿定期泛滥的小河溪洪积土生长。河岸种如柳叶润楠也是由水传播种子。
化学成分
樟树
樟科的植物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芳基丙醇(arylprop anoid)、硝基间苯乙烷(nitrophenylethane)、苯甲酰酯(benzol ester)、2-吡喃酮(2-pyrone)、黄烷酮(flavanoid)、苯甲酮(benzophenone)、月桂酸(lauricacid)、烯烃(alkene)、单萜(monoterpene)及倍半萜(sesquiterpene)等。
芳香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芳樟醇(linalool)、柠檬醛(citral)、黄榨油素(safrol)、樟脑(camphor)、桉叶油素(cineol)、桂皮酸(cinnamic acid)等。
分类
概括
樟树
樟科的分类,从C·von·林奈(1753)开始,只承认有2个属:月桂属和无根藤属。后许多人有许多不同的分类系统。A·J·科斯特曼斯(1957)在前人基础上,把樟科分成2个亚科:樟亚科(Lauroideae Kosterm. ,有正常叶的乔、灌木)和无根藤亚科(Cassythoideae Kosterm.,无正常叶的寄生藤本)。后一亚科仅有无根藤属(中国亦产)1属。
樟亚科
黄肉楠
分为5个族:鳄梨族(Perseeae Mez )、樟族(Cinn amomeae)、木姜子族(Litseae Mez )、厚壳桂族(Cryptocaryeae)、下位樟族(Hypodaphneae)。前4个族均按药室数目分为两个亚族。
①鳄梨族:花序圆锥状,无总苞;果无果托。分为两个亚族:鳄梨亚族(Perseineae Kosterm.)和琼楠亚族(Beilschmiediineae Kosterm.)。其中,鳄梨亚族主要包括:鳄梨属(Persea Mill)润楠属(Machilus Nees )、油丹属(Alseodaphne Nees) 、赛楠属(Not-haphoebe Bl.)、檬果樟属(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 、楠属(Phoebe Nees)等;琼楠亚族主要包括莲桂属(Deehasia Bl.)、琼楠属(Beilschmiedia Nees)、土楠属(Endiandra R. Br.)、油果樟属(Syndiclis Hook. f.)等。
②樟族:花序圆锥状,无总苞;果实基部陷入一果托中。分为两个亚族,其中樟亚族(Cinnamomineae Kosterm.)主要包括:樟属(Cinnamomum Schaeff.)、新樟属(Neocinnamomum H. Liou )、檫木属(Sassafras Trew )等。
③木姜子族:伞形花序下承以交互对生大而宿存的苞片所组成的总苞;果实多少陷入一果托中。分为两个亚族:木姜子亚族(Litseineae Kosterm. )、月桂亚族(Lauriineae Kosterm.)。其中,木姜子亚族主要包括黄肉楠属(Actinodaphne Nees )、木姜子属(Litsea Lam. )、新木姜子属(Neolitsea Merr. )等;月桂亚族主要包括山胡椒属(Lindera Thunb.)、月桂属(Laurus Linn.)等。
④厚壳桂族:花序圆锥状,无总苞;子房上位;果实完全包藏在增大的花被筒中。分为两个亚族:其中,厚壳桂亚族(Cryptocaryineae Kosterm.)主要包括厚壳桂属(Cryptocarya R. Br. )等。
⑤下位樟族:花序圆锥状,无总苞;子房下位。
无根藤亚科
只有无根藤属(Cassytha Linn.)一属。
经济价值
桂皮
本科经济植物繁多,用途很广。鳄梨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水果,其果仁富含油脂。月桂的叶是一种很好的调味香料或作罐头的矫味剂。很多种类如玫瑰木、樟树、黄樟等提供轻工和医药工业上用的芳香油。樟树和黄樟还可生产樟脑。山鸡椒、木姜子等的果实和枝叶含芳香油。樟属、木姜子属、山胡椒属、油果樟属、厚壳桂属、黄肉楠属中不少种类的果实还含有丰富的油脂。桂皮(肉桂、锡兰肉桂)、马佐厚壳桂、香皮木姜子、Licaria cinnamoides、L.puchury-major、Aniba canelilla、Dicypellium caryophy-llatum、麝香厚壳桂、Ravensara,aromatica、Endlicherialongifolia以及Ocotea foeniculacea等的树皮含芳香油,其中有些种的果实还可食用。乌药以及桂皮都是有名的中药。樟科中有很多工艺用材的材用树种,其中尤以产自巴西的绿心木和圭亚那的臭木材质耐久;弹子木产自苏门答腊及北加里曼丹。澳大利亚产的土楠似美国产的黑核桃,载誉国际市场。樟木所制成的箱柜,不但美观而且防虫;楠木、滇楠自古就是良材。润楠的刨花水溶液富于粘性而不腻,系发油的上品。还有樟科不少种类树皮可做褐色染料或提制单宁;不少种类(如锈叶新木姜子、滇润楠)的树皮、枝、叶均含粘质,粉碎后作线香粉、钻探工程的加压剂或饮水的净化剂等。
亲缘关系
在樟科的亲缘关系上,有人根据其药室的开裂方式与小檗科、Monimiaceae和金缕梅科某些属的相似,提出与这些科有亲缘关系。J.G·哈利尔(1912)提出樟科与Monimiareae科、蜡梅科和金粟兰科相近。近代对樟科的进化系统位置的认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①认为樟科与瑞香科相近;②认为樟科属于毛茛目。J.哈钦森(1926,1957)、A.Л.塔赫塔江(1961)将樟科连同几个相近的科放入单独的樟目(laurales)。
树种育苗
圃地: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便于灌溉的地方,土壤要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冲积地或山垅田。冬时耕耙一次,播种时再进行二犁二耙。基肥以厩肥、堆肥、饼肥较好,但施前必需经过充分腐熟,一般每亩可用5000—10000斤堆肥;3000—4000斤厩肥;100—200斤饼肥。
播种:樟科树种可随采随播。秋冬季成熟种子播种最迟不要过“惊蛰”。播种前,将贮藏的种子精选一次,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进行消毒杀菌。然后进行催芽,催芽可用50℃温水间歇浸种催芽,也可用30℃的温水浸种半小时,混沙装入木箱,盖层稻草,每天浇水,待种壳开始龟裂,种胚微微突起即取出播种,这样发芽快而且整齐。
播种时土地要求湿润,如果过于干燥应事先进行灌溉,播种以条播为宜。如要“嫩苗移植”则可采用撒播。条播每亩播种量20—30斤,产苗2—3万株为好。条播条距20—25厘米,定苗距4—6厘米。采用20厘米的条距,每米存苗以15—25株的较好。采用25厘米的条距,每米存苗以20—25株的较好。
播种后应立即进行覆盖。覆盖最好用焦泥土,也可用较疏松的砂壤、腐殖质土、黄心土或原来苗床上的土壤,覆土厚度2厘米为宜。冬播时覆土后还需进行覆盖,覆盖可用薄膜增加地温,促使提早出苗。也可用稻草、树叶、芒萁等覆盖,以盖到看不见床面为止。